一個虛實整合下的-足跡!
Published by Yi-Lang Tsai under 隨筆散談 on 5/09/2019 08:00:00 上午
保留在數位時代中的足跡,Google提供了一個「時間軸」的功能,雖然從資安的角度上來看,對於個人的隱私總有些疑慮,畢竟透過行動裝置記錄使用者的活動軌跡,並紀錄到雲端上,這往往就是「便利性」與「安全性」的觀點不同,不過這項服務本身,對使用者而言也是一種回憶的紀錄,有時候隨著年紀的增長,「忘性」總強過於「記性」,雖然現在的資訊平台多多少少都會收集使用者的資訊,不過這些就取決於使用者本身如何看待這樣的服務。
智慧型手機在目前已成為相當普及的通訊裝置,畢竟現在除非有特別的原因,例如:在嚴格管制資料安全的區域,大多數的人基本上都是人手一機,而且多數的情況都是隨時連接在網路上,因此透過網路連接這些終端設備,再利用這些設備本身所具備的資源進行資料的收集,再進行後續的資料分析作業,在目前的時代中,許多的裝置其實預設就會收集使用者的地理位置,當然有些應用裝置在使用的過程,也會詢問是否同意讓軟體收集與使用者有關的資料,這些當然多數的使用者為了要使用應用軟體所提供的完整功能,在大多數的情況都會默默的同意,就算心裏一直有個疑問?為什麼一定要同意讓軟體來收集我的資訊呢?不過還是會順手的按下了「同意」的選項。
在Google Map所提供的時間軸功能,會將使用者被紀錄下來的位置,依據指定的時間範圍,或是針對個日期來呈現,雖然不會詳細到一分一秒的紀錄,不過只要是大範圍的移動或是停留在某些特定的地點達一段時間,就一定會紀錄下該點的軌跡。
如果還是覺得不需要讓應用軟體取得與隱私相關的資訊,建議就直接在所使用的帳戶下,關閉這項紀錄的功能,近來許多的網站或是服務平台遭到攻擊而衍生的資料外洩事件層出不窮,在Google的服務中,為了要貼近與用戶間的距離,也為了可以透過收集用戶在網路上的行為,提供更精準的資訊,因此在「隱私權」中的「個人化Google服務」,只要您設定將自己的活動資料儲存在 Google 帳戶中,Google 的工具和服務就能運用這些資料提升執行速度和內容的實用性,包括在 Google 地圖中提供更精確的通勤路線選項,或是在 Google 搜尋中加快顯示搜尋結果。這些看似便利的服務方式,其實卻是隱藏著隱私外洩的風險,尤其在智慧型手機上,因為應用服務之間的互相「信任」,在安全軟體時,使用者往往同意這些應用軟體所列出需要的權限,造成隱私資訊的外洩更加的容易。
目前許多人習慣使用Google之類的搜尋引擎當成找到網路上資訊的主要管道,而這些搜尋引擎為了提供給更精確的服務,可能要會求使用者同意許多的功能,例如:網路和應用程式活動,這些軟體的活動紀錄,當使用者同意提供時,使用者在使用網路以及操作應用軟體的過程中,就會將其中的活動行為分享給這些服務平台的提供者。
定位紀錄在智慧型手機越來越普及的時代中,這些紀錄在使用者操作手機或是安裝其中的APP時,就直接洩露了所在的地理資訊,或是結合穿戴裝置,讓定位資訊的收集更加的容易。
目前流行的語音助理,雖然提供給使用者可以利用語音的方式,下達需要進行的指令或是取得應用服務,不過這些語音或是音訊活動,仍然存在著是否會竊聽或是收集使用者所在地點的環境聲音進行分析的可能性。
網際網路串起了許多新興的應用以及發揮資訊科技所帶來的便利性,實體的裝置與設備,扮演著在真實世界收集資訊的角色,而網路上的數位分身,有著與真實世界相仿的行為特性,這些代表的使用者行為隱私資訊,可能在不經意的情況下就遭到資訊的收集,或是做為其它網路犯罪的管道,如何讓本身在網路上的「足跡」是能夠被掌握的,在目前的數位時代中就更顯得其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