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一郎的部落格

Yilang's Blogger

2018 Bye Bye !

Published by Yi-Lang Tsai under on 12/31/2018 11:30:00 下午
2018真的是一個充滿挑戰的一年,不論在工作上還是在國際上參與的組織皆是如此,套句 Mr. Bartender的話:「人生的劇本要怎麼寫,只有你自己能決定」,雖然手邊的幾個資安計畫都如火如荼的展開,在今年也都開始有了許多的成果,在每次的審查之後,縱然總有一大堆的「建議」,不過有時候想想這些建議真能夠如願達成嗎?又該如何落實呢?如果只是建議而不是命令,那我們是否有更好的作法?但是這樣的作法是否能夠被接受?這個就是一個相當見人見智的問題了,每個人對於所見所聞,再回饋到本身感受與成長,其來源並不是在於個人的學識有多高,而是來自對人生的體認以及經驗的累積,隨著年紀的增長,不論所遭遇到的人、事、物,都是在如何讓自己的人生旅程更加的豐富,畢竟「一言堂」的時代早已過去,目前早已進入另一個「異言堂」的時代。

回顧2018一整年下來,今年過得相當的充實,不論計畫工作上的規劃、例行的進度會議、計畫的執行與績效指標的達成,都算盡如人意能夠讓一起工作的夥伴都有所成就,對於工作的熱忱來自於參與執行工作的過程與結果,能夠讓人感受到付出是有所收穫的,外在的聲音雖然不一定是對的,但是卻也是執行的過程中相當重要的資訊,可以瞭解到有那些可能沒有留意到,而有那些是需要再補足的,今年也是歷年來出差最多的一年,雖然因為會議的關係而無法經常在公司內,還好有許多得力的幫手,可以協助許多計畫的推動。

圖、惡意程式知識庫(owl.nchc.org.tw)

每年在七月份主辦的「國際資訊安全組織高峰會」,雖然有颱風來搗亂,不過還是感謝許多會眾大力的支持,與會的人數持續往上成長,今年也超過650人次,雖然比不上大拜拜型式的會議,但是希望讓大家更加瞭解幾個國際上的資安組織最新的發展,除此之外,也爭取了「The Honeynet Project Annual Workshop 2018」來台北舉辦,提供國內對於誘捕技術有興趣的人,能夠就近參與國際組織年會,其中需要大力的感謝支持此次會議能夠成功的 Keansiong、Henry、Chinghsiung、Faiz、Miguel、Robert等多位好友的協助,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完成這次的年會規劃與相關的作業,更何況大家都是利用工作之餘的下班時間來協助,經常晚上十點以後的線上討論,就成了大家最忙碌的時間,憑著對資安的熱忱來把今年的會議辦好,也讓許多國際友人前來台灣分享技術與最新的趨勢。

圖、2018國際資安組織台灣高峰會

圖、2018國際資安組織台灣高峰會

在2018當中也出國參加了好幾次的國際會議,有的是公司的差旅行程,有些是私人的學習之旅,包括了FIRST TC Osaka、RSA Conference USA、IoT Asia、FIRST Annual Conference、Blackhat USA、DEFCON、SICW、.Conf等,每次的會議都有新的收獲與心得,可以做為後續在規劃系統、網路或是資訊平台上的參考,正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雖然目前網路相當的便利,可以透過搜尋引擎快速的獲得需要的資訊,不過這些片斷的資訊遠不及聽一場對自己有幫助的演講,深化成自己的智識後,再透過許多分享的場合,介紹給想要知道的人。

圖、Panasonic博物館

圖、Panasonic博物館

今年一樣到處分享所學,足跡也走遍了全台灣以及幾個離島,其中許多的場次,有小到一、二十人的,也有四、五百人以上,有點鐘點符合專業講座的標準,也有的是基本的「友情價」,甚至不同的場合,不同的主題,不同的聽眾,對於資安議題的需求也不是不盡相同的,有的想要知道初身的資安威脅,有的想要瞭解企業資安防禦,其中的問題大多是相當的廣泛,畢竟最近這幾年下來,許多人終於對於資安這件事,開始有了共鳴,對於資訊安全這件事,大家的見解大多不同,有的喜歡用打CTF來代表它,有的喜歡做弱點掃瞄、滲透測試等方式來展示它、有的喜歡參加許多的資安社群,讓自己接觸到各式各樣的議題,不過最後是否能夠深入瞭解,這也是見人見智的問題。

2019會是延續資安議題的一年,包括了物聯網、區塊鏈、雲端應用、行動應用、人工智能,甚至量子計算等,這些議題都已注定成為重要的資安議題,從產業的需求到進階的資安研究,許多的議題都仍然圍繞著這些明日之星。


藍隊戰略下的企業資安防禦

Published by Yi-Lang Tsai under , , on 12/13/2018 11:13:00 下午
自從今年在七月份,在國際資訊安全組織高峰會辦了國內第一次針對企業防禦進行的競賽-「HoneyMe資安攻防電競賽」之後,雖然是以邀請賽的方式,邀請國內主要的企業參與,由精誠提供競賽的獎金,新的做法一改過往強調搶旗式(CTF)的競賽思維,而是採取更貼近企業需求的方式,讓國內許多的企業開始思考,如何面對目前重要的資安威脅,在現在駭客主義盛行的時代中,如何因應可能發生的資安攻擊,近幾年來屢見大型的網路攻擊,都以癱瘓企業對外的服務為主,而近來幾次的大型資料外洩事件,例如:國泰航空、萬豪集團等,都已成為使用者關注的社會事件,因為企業的資安防禦出了問題,客戶或是消費者就成了最大的受害者,輕則網路應用服務受到影響,重則客戶的敏感資料外洩,在追蹤幾個資安事件的過程,發現目前企業所面對的資安威脅,除了新型態的攻擊之外,典型的資安攻擊並未停歇,這也是值得大家持續關注的議題。

圖、精誠與台灣數位安全聯盟(原台灣雲端安全聯盟)合辦的藍隊戰略

俗話說:「只要有錢就能解決的都不是大事」,這句話在資安的領域就不一定適用,而且在投入大量的金錢買足防禦的設備之外,仍然可能發生資安事件,只是因為有資源的投入,讓資安事件發生的機率變低,在資訊安全領域最欠缺的是人才,反而資源的投入是讓站在企業防禦第一線的人員,有足夠的武器可以抵禦外來的攻擊,加上近來新興的攻擊手法越來越多樣化,也讓企業面臨到前所未有的資安風險,在發展企業的營運方向之餘,許多新建置的資訊平台,不論對內或是對外的服務,面對來自網路上的威脅,或是因為社交工程的過程中,可能遭遇到APT式的攻擊,這些都足以讓資安人員一刻也不得閒,在最近幾次大型的資安事件中,每一次的受駭規模都屢屢創下新的紀錄,例如:DDoS的攻擊威脅,在幾年前可能超過百Gbps的流量,就足以震撼企業,尤其對於提供網路服務或是需要高可用率的服務而言,因為網路攻擊的事件而影響了服務的提供,所帶來的損失是無法計數的。

圖、資安攻防競賽會場

國內的大型資安會議,HITCON也在今年開始了以藍戰防禦為主的攻防模式,樂見資安的思維已經開始萌芽,對於企業的資訊人員而言,透過競賽活動瞭解最大以及最新的威脅,是最容易接軌資安技術的方式之一,當然透過資安實務課程的培訓,對於在職場上工作的資訊人或是資安人而言,也是一個讓自己持續不斷成長的方式,例如:今年台灣數位安全聯盟(TWCSA)協助經濟部工業局辦理的資安人才培育課程計畫,也順利的開辦了針對金融領域的資安實務課程,透過技能的精進與學習,相信這些學員回到工作崗位後,對於所面對的資安威脅,應該會更容易掌握防禦的技巧。

相關新聞:
精誠揪隊 辦資安電競賽

億元設備模擬企業網路環境,HITCON首度舉辦考驗企業資安防禦能力競賽

2018年演講與授課清單

Published by Yi-Lang Tsai under , on 11/24/2018 06:58:00 上午
2018年-演講與授課清單
日期講題地點主辦單位/活動
2018/11/27-28DNS與DNSSEC教育訓練課程台南市教育網路中心教育部
2018/11/21TANet資安防禦十年回顧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系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系
2018/11/20全球資安威脅與趨勢分析綠能科學城綠能科學城
2018/11/16關鍵基礎設施資安攻防時代來臨大同大學Cyberspace 2018
2018/11/1-5金融資安實務課程國立台北大學台北校區台灣數位安全聯盟-107年度新興資安產業生態系計畫
2018/10/31資安事件調查與分析實務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台南分部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
2018/10/25CIO第四堂課-資安新型態防禦台北六福皇宮CIO資安學院
2018/10/22啟動物聯網時代的資安防禦國立屏東大學資訊科學系國立屏東大學資訊科學系
2018/10/12物聯網發展與安全實務遠傳電訊教育中心遠傳電訊教育中心
2018/9/27TANet資安防禦十年回顧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2018/9/25如何成為駭客眼中的目標?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科普傳播中心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科普傳播中心
2018/9/7物聯網發展與安全實務遠傳電訊教育中心遠傳電訊教育中心
2018/9/4IoT環境資安弱點檢測與強化國立交通大學電資中心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國立交通大學 / AIoT與雲端技術研討會
2018/8/31駭客沒跟你說的事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2018/8/30CIO第三堂課-網路與端點安全台北六福皇宮CIO資安學院
2018/8/29如何以駭客思維面對資安威脅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SP-ISAC資訊安全研討會
2018/8/27AI時代下的資安防禦戰略國立成功大學IRCON Summer Camp 2018
2018/8/15掌握資安威脅強化網路安全中華電視公司中華電視公司
2018/8/14如何面對網路社交工程與資安威脅農林航空測量所農林航空測量所
2018/7/16-17雲端應用服務安全與檢測實務國立中山大學圖書與資訊中心國立中山大學圖書與資訊處/高屏澎區域網路中心
2018/6/15如何以駭客思維面對資安威脅中部科學園區管理局中部科學園區管理局
2018/6/1從國際資安組織看資安防禦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2018/5/22網站應用服務安全分析與滲透測試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國家實驗研究院
2018/5/23如何幫助企業迎擊資安威脅君鴻國際飯店Microsoft
2018/5/8企業資安技術實務ConfidentialConfidential
2018/5/3駭客沒跟你說的事國立傳統藝術中心IRCON 2018
2018/5/2如何建置具駭客思維的資安攻防平台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資安計畫成果研討會
2018/4/26回顧台灣雲端資安及展望台北南港展覽館info security 第17屆亞太資訊安全論壇暨展會
2018/4/10物聯網發展與安全實務遠傳電訊教育中心遠傳電訊教育中心
2018/3/30掌握資安威脅強化網路安全金融資安資訊分享與分析中心金融資安資訊分享與分析中心(F-ISAC)會員專題討論會
2018/3/29CIO第一堂課-全面協防台北六福皇宮CIO資安學院
2018/3/27TANet的資安事件與因應對策國立政治大學電算中心台北第二區網中心資安研討會
2018/2/2行動通訊與資訊安全高雄復華中學手機軟硬體及資安科普營隊
2018/1/18-19網路攻防實戰營ConfidentialConfidential
2018/1/112018資安威脅與因應對策景文科技大學景文科技大學
2018/1/6深度弱點掃瞄實務國立交通大學台北校區國立交通大學亥客書院

新世代的HoneyMe-藍隊戰略

Published by Yi-Lang Tsai under , , on 8/15/2018 10:28:00 下午
近幾年來攻防競賽成為媒體的焦點,許多的學生也以投入CTF競賽為學習資安的目標,其中也培養了許多國際級的選手在國際的場合為台灣爭光,今年的HITCON以及BSF更在DEFCon 26一舉拿下不錯的成績,而HoneyCon大約在五年前開始辦理HoneyMe資安競賽,而HoneyMe是從CrackMe一詞再加上HoneyCon會議的關係,而發展出了不同階段的競賽模式,早期的HoneyMe以單純的系統弱點、應用軟體弱點等解題類型的競賽方式為主,當時由出題的團隊,設計各種不同類型的題目,讓參賽者進行分析並且回傳預先埋好的 Flag (旗標),依據不同的難度拿到該題的分數,後來慢慢開始結合一些資通訊的設備弱點,讓有興趣的人進行挑戰,玩開鎖也成為最近幾年必備的趣味遊戲。
(圖)2018 HoneyMe攤位挑戰賽

最近企業一直說還是缺資安的人,為何已經投入好幾年的資安人才培育,但是企業還是找不到人呢?單純從一位資安培訓的講師角度來看這個問題,近十年來大大小小的培訓課程不斷,也經常到學校分享所學,與傳統的教學方式最大的不同點,在於以實務的經驗帶著學員學習各種不同的資安技術,例如:Google Hacking、系統與應用軟體弱點分析、滲透測試等,這些都是學生們進入職場後,可能會使用到的資安技術,而這些技術將用於保護企業的資訊安全,讓這道安全的邊界能夠將網路的攻擊與資安的威脅阻絕在外。

為了辦理今年度的藍隊戰略競賽模式,一改以往由主辦單位設計題目,讓參賽者解題與闖關的模式,為了更貼近企業的真實情境,邀請了國內的擅長紅隊攻擊的專家,依據所預先規劃好的情境,直接進行網路攻擊,也可以藉此將平時熟悉的攻擊工具或是自行開發的測試程式,利用此次的活動做了實際的驗證,做為未來改善「紅隊測試」的參考,而參與競賽的藍隊,則必須依據該回合的要求,保護好需要確定服務正常的主機,並且進行資安事件的通報,在這次的競賽規則設計上,為了更符合目前產業的生態,加入了「技術救援」的角色,每一隊可以有請求技術救援的專家,共同參與建立安全防線的工作。

(圖)HoneyMe資安攻防電競賽 

對照到今年的DEFCon 26的Bule Team CTF,就不難發現新的Blue Team思維正在資安領域萌芽。
(圖)DEFCon 26 - Blue Team Village (https://www.defcon.org/html/defcon-26/dc-26-villages.html)

可以預見的未來,國內應該就會開始興起以企業藍隊防禦思維為主的競賽模式,這也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畢竟能夠貼切到企業對於資安人才的期許與需求,才能夠真正的協助企業做好網路世界守門員的角色。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Published by Yi-Lang Tsai under , , , on 7/22/2018 09:20:00 上午
現在是一個激烈變化的時代,資訊傳播的速度已超過傳統的認知,尤其對於資安技術的需求,比以往更為重要,參加研討會往往是取得最新消息的管道之一,也可以知道最新的資安威脅、研究的趨勢以及產業的動態,如何找到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是許多從事資安工作最需要的,因為這是需要直接對當下的威脅產業防禦的效果,而資安的防禦許多時候亦非單純的技術問題,而是需要配合管理制度實行與落實的,近五年來從會眾的平均分佈,產業人士50%、學研30%以及政府機關20%左右的比例來看,如何能夠實際產生效益,是目前最重要的,而今年的資安競賽,也以更符合企業期待的模式進行規劃,許多企業重視的是資安的防禦,而非資安的攻擊技術,但不可否認的在企業內部有一群能夠自行進行資安檢測或是滲透測試的人,也是相當重要的。

(圖)2018國際資訊安全組織台灣高峰會

(圖)2018國際資訊安全組織台灣高峰會

今年算是長期在國內辦理資訊安全會議的一個里程碑,除了原本的資安組織台灣分會的本地會議之外,也爭取到了The Honeynet Project全球的年會來台灣,這是個人第一個參加的國際資安組織,也開始學習如何在組織中成長,每年的聚會都能夠從國際上的資安專家學習到許多,從第一次到馬來西亞的賽城(2009)正式參與全球的年會,之後每年陸續到巴黎(2010)、墨西哥城(2011)、舊金山灣區(2012)、杜拜(2013)、華沙(2014)、斯塔萬格(2015)、聖安東尼奧(2016)、坎培拉(2017)到今年的台北(2018),最難得的是也是在台灣辦理 HoneyCon 的第十年,兩個十年代表不同層次的成長,也感謝 Kean Siong 的大力促成,參加國際年會的第十年,學習著最新的資安趨勢,雖然未參與軟體的開發工作,但卻是最好的使用者,每年都將最新的誘捕系統或是誘捕技術應用在國內的許多專案中,而另一個十年則代表著國內技術的推廣成果,從第一年5、60人的小型研討會,如果扣掉台灣分會與工作人員,可能還不到四十位的與會者,到今年已經第十年了,參與會會眾超過了600人,剛好也是另一個 10 倍的成長。

(圖)2018全球年會官網

(圖)2018全球年會官網

(圖)2018全球年會官網

每年在台灣辦理的HoneyCon、CSA Taiwan Summit以及OWASP AppSec Taiwan,三個國內的資安研討會,特別需要感謝資安廠商、相關協會與社團的長期支持,主要在南部活動的RAT資安社群雖然不像其它國內的社群活躍,但是可以直接瞭解國際上的資安組織發展的最新訊息,也有許多人參加,因目前身兼多個組織的負責人,在經過思考後,今年將會有突破性的改變,如何將虛擬的組織實體化,套用當下所流行的虛實整合系統(CPS, Cyber Physics System),如何將這些組織與有志參與的人能夠系統化的整合,這將會是未來的重點。

今年的年會,感謝 Miguel、Kean Siong 的協助規劃會議與設計議程,也負責了講師的聯繫工作,The Honeynet Project的執行長 Faiz 也在忙碌之中特別前來參加,而多位 BoD 的成員,包括了 Max、Lukas、Kean Siong等,也一起前來參加,而許多其它分會的研究人員,也安排了許多精彩的議程,讓國內的與會者更瞭解The Honeynet Project,而會議的行政作業,也感謝台灣雲端安全聯盟的Henry、Ann以及Sunny,還有在主辦會議在經費上的支持,再次感謝今年年會的所有與會人員,讓今年的全球年會以及資安組織台灣高峰會活動在「瑪利亞」颱風的攪局下,還是能夠順利成功。

(圖)2018全球年會組織成員合影

【2018會議網站】
國際資訊安全組織台灣高峰會 http://2018.twcsa.org/
The Honeynet Project Annual Workshop全球年會 https://taiwan2018.honeynet.org/

【2019年的預言】
目前2019年的高峰會,預計在2019.7.9-11辦理,詳細資訊請追蹤FB的訊息。

媒體報導-HoneyMe資安攻防競賽首邀企業組隊,遠傳抱得第一

Published by Yi-Lang Tsai under , , on 7/12/2018 10:33:00 下午

媒體報導-精誠集團攜手台灣雲端安全聯盟舉辦「HoneyMe資安攻防電競賽」

Published by Yi-Lang Tsai under , , on 7/12/2018 10:30:00 下午



AI 的資訊安全與資訊安全的 AI

Published by Yi-Lang Tsai under , on 4/25/2018 12:16:00 上午
因 AlphaGo 興起的一股 AI 熱潮,似乎讓做所有的事,不掛個 AI 就落伍了,從政府以 AI 之名推動的幾個大型計畫,就不難看出這股熱潮,而全球也興起了一股以 AI 為發展主軸的風潮,本篇文章僅單純的以資訊安全領域的角度來看 AI 發展。

最近經常被人問的一些問題,不外乎就是「一郎,你覺得在資安領域有什麼 AI 的應用呢?」、「以後的資安防禦會採用 AI 的技術嗎?」、「在DEFCon辦的CGC競賽,未來會不會誕生Skynet呢?」、「一年內能夠達成什麼 KPI」等等,許多的問題看似天馬行空的充滿想像空間,不過憑心而論這些問題的來源,也透露了我們對於 AI 的陌生,說穿了其實人類並不知道 AI 能夠做什麼,但是卻有太多的夢想,希望 AI 的技術能夠幫忙完成。

這些問題,以目前的科技發展而言,實在有太多的可能性,加上前陣子看到這篇報導「AI Is Inventing Languages Humans Can’t Understand. Should We Stop It?」,打從心裏開始覺得人類是否一昧的追求科技的發展,而把「潘朵拉的盒子」打開了,而其所衍生出來的發展,不見得只會往好的地方發展,也有一半的機率會往壞的地方發展,原本同一件事情就存在著一體的兩面,從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件事,其它看的人心態不同,所得到的結果也是不同的。

近一年來幾乎常常聽到朋友在談論的,就是未來可能與 AI 有關的創新,那既然想被稱為創新,那免不了要對應到現有的環境,到底有那些不足的地方,是傳統的方式無法處理的,或是可以利用 AI 的技術加速處理,或是能夠得到更好的結果的,這些需要思考的項目,其實都是在發展 AI 的應用中,需要事先思考的問題。

先從目前主要的資訊安全防禦架構開始談起,到底那些地方可以應用到 AI 的技術來改善現有的環境呢?我們所熟悉的資安設備,例如:防火牆、入侵偵測(防禦)系統、郵件閘道等,目前許多廠商也不約而同的打著具備 AI 學習的能力,當然也有許多直接號稱 AI 的解決方案,都直接吸引著我們的目光,從典型的日誌分析,因為大數據的時代,資安的分析面臨海量的資料,所以我們需要用 AI 來加速與簡化分析上的難度。

如果「回歸原始」是一種思考的模式,在問許多的問題之前,應該先瞭解想要解決的問題,而不是從問題中再找到其它的問題,而陷入了思維上的迷思,同樣的情境套用在 AI 這個話題上,應該思考的是「我們想要用 AI 解決什麼問題?」而不應該是在「創造新的問題」,許多人思考 AI 的議題,最直覺得思考就是要有足夠的運算能力、足夠的儲存空間、足夠的網路頻寬等等,就像最近在進行區塊鏈的運算,需求的評估需要使用到 Intel Core i9 的CPU,再加上近百GB的記憶體,但是回到問題的本質來看這件事,就不難理解其實新興技術的發展,對我們是陌生的,還沒想到可能會獲得結果之前,就先想說如果沒有什麼,就無法做這件事;剛好看到最近小朋友在看的童書中,提到富和尚與窮和尚要去西方取經的故事,因為路途遙遠,可以想像途中充滿了變數以及可能遭遇到的危險,因此富和尚一直在準備可能需要使用到的物品,而遲遲未動身前往,一年之後其實窮和尚早已經從西方取經回來了,但是富和尚仍然在準備、準備、準備,永遠都沒有準備好的一天,只有是否有朝目標行動的動力。

最近陪小朋友玩神奇寶貝,才知道原來「回歸原始」後的戰鬥力絕不亞於進化後的狀態,這不禁讓人思考,如果我們一昧的追求更先進的設備,想有利用新的領域來解決現有的問題,那我們真的知道「問題是什麼嗎?」,就像現在大家都在講 AI ,連政府也來帶動 AI 的發展,但是發展這些如果只是空談要啟動台灣的產業,那在人才外流的現實環境下,又會淪為空談,曾幾何時已經失去了原本發展過程中需要解決的真正問題。


(圖)神奇寶貝遊戲機台

面對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時,只能在當下分析所有可能的解決方案,然後從其中找到一個最佳的解法,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許多以前無法有效解決的問題,從目前的角度來看卻是有著更好的解決方案,在發展 AI 領域的過程中,其實不難發現資安問題幾乎都會被提及,但是絕不會是投資的重點項目,除了這是一個跨應用領域的合作之外,還需要考慮到整個資訊架構的安全防禦,因為誰也不想服務上線了,最開心的卻是「駭客」,因為系統或是軟體的弱點,卻讓駭客不花一塊錢就有大量的資源可以使用。

長久以來製造業與代工業的硬體思維,正是我們逐漸失去競爭力的原因,逐水草而居的往低工資的國家移動,雖然短時間確保了原有的收益,但是競爭力卻一直在流失中,人力資源好找,但是好的人才卻是難尋的,許多企業在降低營運成本時,其實如果好的人才留不住了,再投入的成本是相當高的,這些都不是喊喊口號就可以轉變的,人才留不住,當然也許有人會說,再培養就有了,但是在轉頭對外高薪徵才時,卻總是忘了善待原本的人才。

在 AI 領域要發展資訊安全的應用,需要的是全方位的思維,傳統從網路安全或是系統安全的角度來看資安的防禦,相較之下是不足夠的,尤其在歷經雲端服務、虛擬化架構的轉變之後,現在的資訊服務型態已經與以往有所不同了,如果要建置一個以 AI 應用領域為主的資訊系統,在規劃設計階段,就得納入資安防禦的架構,如果是傳統「守門口」、「收紀錄」的設計方式,面對當下許多新型態的攻擊威脅時,能夠防禦的力道將是不足的。

目前已有許多以 AI 資安防禦為訴求的產品問世,從日誌分析的智能化到自動化的資安防禦,在市場上已有相關的產品,這些大多數根源於大數據的分析結果,近來Facebook因第三方應用軟體所造成用戶隱私資訊與行為模式的外洩,不得不令人開始思考,對於資料的處理以及資訊的保護上,一般的使用者該如何確保,而平台的營運商該如何建立使用者的信任呢?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