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一郎的部落格

Yilang's Blogger

數位鑑識之磁碟複製篇

Published by Yi-Lang Tsai under , on 8/30/2012 01:53:00 下午
數位鑑識在近一、兩年來,在國內有越來越熱門的趨勢,今年因應個資法上路,未來可以想像到的就是發生資訊安全事件,例如:機敏資料外洩時,必須透過一套可以被信任且標準的處理流程,首先介紹在事件調查過程中,經常會使用的磁碟複製設備(Talon),這個設備主要用來將需要採證的目標主機上的磁碟進行複製,這個是最重要的處理流程之一,除了必須確保資料可以完全且完整的複製之外,還需要符合法證上需要的不可否認性的要求,這個也就是這類型的設備價位偏高的原因之一,因為在設備本身硬體的設計上,就需要避免原始的證物遭到污染的可能性,以往進行磁碟複製時,往往會使用DD之類的工具,不過因為這樣的複製方式,必須先將磁碟與運作中的系統連結,除了可能會讓原本想要複製的磁碟遭到資料上的異動外,也可能無法做為未來法庭上的證據,再來就是複製磁碟的時間太久,因為目前的磁碟容量越來越大,超過1TB的磁碟已是相當常見的,採用軟體的方式來處理,最令人無法接受的,就是需要相當久的時間,才能夠完成磁碟的複製,這些都不是可以被接受的。


可攜式的硬碟複製設備,經常就需要帶著前往出事的地點,直接在現場進行受害主機的硬碟複製,因此需要相當快的處理速度,以目前使用的設備而言,每分鐘目前可以達到資料擷取6 Giga Bytes以上的處理速度,可以大量的節省現場取證時製作映像檔的時間,將想要進行採證的硬碟接上設備後,首先必須先確定是否可以被識別。

一般來現場之前,都會先準備好夠大的硬碟準備進行資料的複製,如果還沒完成這個程序,就需要先將目標硬碟進行抹寫(Wipe)的處理程序,以避免原本的目標硬碟上,有殘存之前的證物。

進行抹寫(Wipe)之前,需要先輸入工作日誌的檔案名稱,一般我們會以當天的日期,再加上序號或工作編號之類的方式,以方便日後可以快速的依據事發的時間,進行資料的查詢。

雖然已經是專用的設備了,進行目標資料的抹寫,還是需要許多的時間,所以這個程序最好在出發前就先做好,或是平時先準備好幾顆已完成處理的硬碟備用,可以縮短在事發地點作業的時間。

接著介紹一下這個設備的外觀與相關的界面,從正面來看主要是設備上的鍵盤,可以提供我們輸入一些簡單的資料,左方有三個簡單的按鍵,以確定執行或是進行功能的設定,而右方是目前設備狀態的置號,而中央的液晶螢幕,則是主要的觸控式操作界面,功能選單的操作,都是直接在螢幕上以觸控的方式操作。

設備本身在界面上的設計,就必須思考到各種可能性,以及目前電腦常見的連接界面,包括Serial、1394、USB等,當然還需要有電源的連接埠。

另外也支援一些常見的儲存媒體的型式,各種不同的記憶卡,在設備的下方也可以找到相對應的插槽。

對於硬碟的複製設備而言,硬碟界面的支援當然是最重要的,分別以S1與S2代表不同的資料來源,在界面上也同時能夠支援目前常見的硬碟界面與電源接頭。

把設備打開,就可以看到目標硬碟的界面,分別以D1與D2來識別,在這必須選擇與來源硬碟容量相同或是容量更大的硬碟,當做複製後的硬碟。
採證是進行事件調查相當重要的一個步驟,必須能夠確保複製後的資料與原本的一模一樣,也必須避免因為作業上的錯誤,造成原始硬碟資料的損壞,這些都是在採證中需要特別留意的。